微信扫一扫
马灯照亮前行的路
——红军后代、老党员刘有信、钟基发的
“抗疫”故事
刘有信,男,红军后代,1935年2月出生,195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至1991年,担任叶坪乡洋溪村会计。
钟基发,女,刘有信之妻,1939年11月出生,195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至1993年,担任叶坪乡洋溪村妇女主任。
在任职村干部的日子里,两夫妇埋头工作,常常背着孩子,提着一盏马灯走村串户,做群众工作。两夫妇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钟基发也多次当选叶坪乡人大代表、县区劳模。
而正是这盏马灯,是刘有信母亲黄检娣一生的精神支柱,也是全家的传家宝。不仅见证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且见证了中央苏区卫生防疫运动的历史变迁,以及两位老人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心路历程。
点击观看下方视频
“当时候的苏区疫病肆虐、人民缺医少药。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不过三个月,就决定在中央苏区举行防疫的卫生运动。具体办法是:每月进行一次卫生运动,发动一切有劳力的群众,包干到户、分组打扫环境卫生,焚毁肮脏东西、清洗臭水沟;污秽的地方用石灰水消毒,不与传染病人共吃共用,将病人送医院隔离治疗等。这些规定,就是在我们洋溪村的中革军委作出的,同时还决定开设朱坊村的红军医院。我的父亲刘石生那时是一名赤卫队员,我家就在中央军委旧址的隔壁,这盏马灯就是最好见证。”刘有信回忆思路清晰,声音不大但坚定。
“直到1933年,苏区卫生防疫运动大规模地展开。苏维埃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卫生运动纲要》,对防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分为城市、乡村、机关、部队四个组织,其中在乡村要成立卫生运动委员会,每5家至10家成立卫生小组,我的母亲黄检娣就这样被公推为了‘卫生小组长’。”
“那个时候卫生运动开展得很有声势,为了有效预防瘟疫等流行性疾病爆发,我的母亲经常就提着这盏马灯,家家户户去动员,不管小孩、老人都要参加卫生运动,经常进行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清洁,举行卫生竞赛,规定卫生运动日,定立卫生公约,让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高兴动手,不是依靠强迫与命令。”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还很严重,我们作为红军后代,身为老党员,也天天关注着疫情。看到大家每天在路口坚守,我们也想出一份力,才对得起留传下来的这盏马灯。”刘有信、钟基发夫妇坚持要和村干部一同驻守村庄路口,为基层防疫工作尽一份力。
看着爷爷、奶奶的这份坚定和信念,两位老人的几个孙子、孙女也纷纷主动加入到防疫队伍中来,希望也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他们将平时生活中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再问爸爸妈妈“预借”了一点,整整凑满了2240元,全部捐献给了洋溪村委,用于购买疫情防控物资。
点击观看下方视频
子夜终将尽,春日终到来。
如今,这盏锈迹斑斑的老式马灯,依旧照亮着我们“抗疫”胜利前行的道路。我们相信,有了刘有信、钟基发两位老人的这种苏区精神、党员担当,以及“一盏马灯”的这种初心使命、伟大传承,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