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
诈骗手法层出不穷
让人防不胜防
真实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下面这封信教你
请认真阅读
全乡广大村民朋友: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多发态势,致使一些群众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群众正常工作生活。为增强我乡村民防范电信诈骗意识,提升辨别能力,保护全乡群众的财产安全,现将常见的几类诈骗手及警方提示归纳如下,不论您有没有遇到过此类诈骗,不论您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请您耐心认真地看完这封信:
1、网络贷款诈骗。不法分子发布广告声称“无需抵押即可办理贷款”,有贷款意向人员联系后,则以缴纳工本费、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先转账才能放款。警方提醒:凡是网上办信用卡、贷款,需填写验证码、验资缴纳保证金的都是诈骗。
2、招工兼职刷单诈骗。不法分子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冒充电商客服通过QQ或其他软件派单,少量返利,后以系统故障不能自动返利,需完成全部连单任务才能返利为由,要求受害人继续转账。警方提醒:凡是网上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3、网络平台投资诈骗。嫌疑人自称是证券公司专业操盘手,确保炒股票等投资高收益,用虚假的网络投资平台诈骗受害人充值投资,施以蝇头小利,让受害人深信该投资既可靠又有回报,在引诱、哄骗受害人将资金转入虚假平台后,将其拉黑。警方提醒:凡是网上投资理财高回报高收益的都是诈骗。
4、冒充客服诈骗。不法分子通过不法途径获得受害人网购真实订单,假冒购物平台客服谎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提出退款并返款赔偿,发给受害人虚假网址链接或二维码,声称需要绑定银行卡,从后台掌握受害人银行卡信息,转走受害人卡内钱财。警方提醒:凡是冒充淘宝客服退款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5、利用网络交友诈骗。不法分子在网络交友平台伪装成“高富帅”,对受害人关怀备至或确定恋爱关系以获取信任,诱骗受害人共同投资。在受害人在虚假平台内投资后,嫌疑人失联。警方提醒:凡是网上交友诱导投资的都是诈骗。
6、网络购物诈骗。不法分子发布低价或紧缺商品广告,设立虚假网店与受害人洽谈购物,以先交钱再发货,或者需要缴纳押金为由骗取钱财。警方提醒:凡是需交押金在虚假平台交易都是诈骗。
7、冒充熟人领导诈骗。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电话号码或QQ、微信等,冒充他人通过电话或QQ等向亲朋好友散布出车祸、缴纳学费、工程项目建设急需用钱等,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以实施诈骗。警方提醒:凡是QQ、微信冒充老板亲友,网络上要求财务转款的都是诈骗。
8、游戏账号装备交易诈骗。不法分子在游戏账号交易平台发布以极低价格出售游戏账号的虚假信息,诈骗受害人进行私下交易,交易完成后,利用游戏内的找回系统将已出售账号找回,骗取受害人钱财。警方提醒:凡是买游戏装备私下交易都是诈骗。
9、冒充公检法诈骗。不法分子假冒“社保局”“银行”等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办理的业务涉嫌违规或犯罪。将受害人电话转接至“公安局警官”,“假警官”以清查资金流水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警方提醒:凡是冒充公检法机关办案,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10、提升信用卡额度诈骗。不法分子发布提升信用卡额度的诈骗短信,以完成操作流程为由让受害人提供信用卡密码和银行的验证码,获取受害人银行卡信息,从后台盗刷。警方提醒:凡是银行卡信息勿泄露,网上索要都是诈骗。
11、裸聊诈骗。该类案件中,不法分子添加受害人为好友,之后会引导受害人下载其提供的“木马软件”窃取受害人手机通讯录名单及手机号码,然后,又以露骨的话题挑逗受害人进行裸聊并录制,再将受害人的不雅视频传送给受害人实施敲诈。警方提醒:所谓“网络艳遇”,其实处处是陷阱。陌生“好友”不添加,陌生链接不点击,更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
为了您和家人的财产、个人隐私安全,请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发动家人、亲友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准确填写信息,启动“诈骗预警”功能,诈骗分子的各种花式手段,都可以自动实时防御。请广大村民群众相互转告,提醒亲朋好友,大家齐心协力,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共同筑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铜墙铁壁。
丁陂乡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办公室(宣)
2022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