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万田乡麻地村
依托黄元米果
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将“红色旅游+田园旅游观光”巧妙结合
走出脱贫新路子
村民的“钱袋子”鼓了
日子过得像黄元米果一样
又香又甜
万田乡麻地村
春回大地,万物萌动。在万田乡麻地村铜盆岭下小组,农户曾令发夫妇二人正在水田地里耙田,耙完一块地后,曾令发小心翼翼地将大禾谷种撒下,“这些都是金种子呢!等到秋收之后,它们就变成了黄澄澄的黄元米果,被市场抢购。”曾令发的言语间透着自豪。
如今的生活是曾令发未曾想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的好日子,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这份底气来自于曾令发脱贫之后日益饱满的“钱袋子”。自身患有糖尿病,妻子有高血压,两口子常年服药,桌面上处处散落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药瓶子,这是曾令发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状态,“生活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日子就像灰沉沉的,看不到光亮。”新生活的希望在2016年到来。
曾令发夫妇在田间劳作
2016年,经过“七步评议”,曾令发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万田乡干部和扶贫帮扶干部的鼓励下,曾令发开始种植大禾米,当年产量大约4000斤,制作出了4400多斤的黄元米果,“当时卖五块一斤,一年收入两万多,还了外债,还有富余。”尝到甜头的曾令发信心大增,“2017年摘了贫困户的帽子,这几年逐年扩大产量,2019年卖了八千多斤米果,赚了五万多。”曾令发说,今年种植了十三亩大禾谷,预计可以制作万把斤黄元米果,“去年买了一辆新摩托车,花了7000多元,儿子还买了一辆小车。全家日子过得像黄元米果一样又香又甜。”曾令发喜笑颜开地说道。
村民一起打制黄元米果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黄元米果作为麻地村的特色农产品,该村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将黄元米果当作扶贫产业,成立万丰大禾谷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吸纳3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为将万田黄元米果规模化和市场化,麻地村从升级产品包装和创新营销方式发力,由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配方、统一品牌、统一包装,还注册了“万田乡麻地米果”商标,使黄元米果有了走向市场的身份证。“2019年,麻地村30户贫困户种植的大禾谷达到100亩,为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万田乡副乡长刘恋介绍,今年力争黄元米果入驻我市各大超市,形成覆盖全市的销售网,逐步销向全国,进一步提高村民人均收入。
麻地黄元米果香飘全国
传统特色农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红色旅游+田园旅游观光产业”也走出了新路子。麻地村是红军长征第一村,具有很深的红色文化底蕴,近年来,该村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深挖红色资源,打造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点,进一步唱响红色品牌,让红色历史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和利用。“我们将策略系列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争取在今年吸引接待5000人次来麻地体验重走长征路活动。”据刘恋介绍,该村投资三十多万元,打造科普实践站,该站点将打制黄元米果的传统民俗体验融入红色旅游,在向游客讲述红色故事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打制黄元米果的乐趣,让红色和古色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带领麻地村的村民们走向致富兴村路。
麻地体验重走长征路活动
麻地这条脱贫新路子
走得好走得巧
请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