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在与“二苏大”礼堂相距一公里的沙洲坝白屋子,一处民房白墙黑瓦,屋前一片澄澈的池塘,倒映着蓝天白云。这里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于1932年1月从中革军委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机构,直接隶属党中央和中央政府领导,是全国红军和地方部队的最高政治工作领导机关,前身为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1932年6月,红军总政治部随中革军委出发前线,1933年5月从前线迁回瑞金沙洲坝白屋子。
红军总政治部的内设机构有组织部、宣传部、动员部、敌工部、青年部、《红星》报编辑部等。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贺昌、杨尚昆,代主任顾作霖(1934年4月),秘书长和《红星》报主编邓小平,秘书肖向荣等曾在此办公和居住。
193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政治会议
红军总政治部通过加强红军队伍的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以及文化水平。1934年2月7日至12日,红军总政治部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大礼堂召开了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红一方面军各部队和湘赣、湘鄂赣、闽浙赣、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军区,以及中革军委直属部队的团以上政治工作领导干部、部分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共258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红军创建以来规模最大的政治工作会议,再次肯定了政治工作在红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军队政治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会议还总结了过去红军政治工作的经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和颁布。
出版《红星》《政治工作》等刊物
红军总政治部编辑出版了《红星》《政治工作》《革命与战争》等刊物。这些刊物充当红军政治部以及党和苏区政府的喉舌,通过整理红军发展的经验教训,讨论政治工作的问题,指示红军政治工作的开展。
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主持政治部工作时,是边养伤边工作。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王稼祥和周恩来在乐安县主持召开军委政治工作会议时,骤然响起了防空号,王稼祥迅速组织同志们疏散、隐蔽。但他自己却受了重伤,经过抢救但无法取出弹片,周恩来派警卫班与贺诚带领的医务组护送他回瑞金治疗。王稼祥脱离危险后,伤口仍然感染化脓,只能在后方工作。在白屋子工作期间,他对王明“左”倾路线打击、排挤邓小平等同志做法表示反对,曾亲自打电话给博古,建议邓小平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秘书长兼《红星》报主编。
1934年7月,红军总政治部迁往云石山岩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