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按照省、赣州市、瑞金市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聚焦“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努力打造“四个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次中心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
GDP 增长8.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实现量稳质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聚焦“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努力打造“四个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次中心城市,这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的行动纲领。我们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主抓手,集中精力攻重点、紧盯项目抓进度,推动项目提速建设、快见成效。围绕“四个中心”目标,今年初步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6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5亿元。
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坚定不移壮集群、筑平台、抓创新,力争规上工业营收突破340亿元,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做强建设创新创业中心的工业支撑。
01
壮大产业集群
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速构建“2+2+N”产业体系,打造“链长制”升级版。电子电气及材料产业重点推动金一电缆电解铜、安讯实业表面处理中心、瑞金电气产业园项目开工,金拉铜箔年产8万吨铜箔铜带、振兴铜业年产5万吨铜带铜管项目全面达产,加快打通全产业链条。食品医药产业重点加快济民可信医药食品产业园、正大食品全产业链等龙头项目建设,培育“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加快形成区域性绿色食品药品产业聚集区。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培育“四特”产品体系,建设特色织造产业集群,力争集群规模突破35亿元。新型建材产业重点推进白云岩、花岗岩、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资源高附加值开发,加快建设石材精深加工及循环经济产业园、钙镁氧化物产业园,力争集群规模突破40亿元。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积极培育港口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持之以恒招大引强,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个、“5020”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30个,争创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市、区)。
02
筑牢发展平台
加快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强化经开区扩面开发,力争新增开发面积2000亩以上,建设主干路网5公里。加快创新科技园标准厂房、红都科创园核心区一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建标准厂房92万平方米、建成8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红创产业城、RPET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深入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扎实推进企业闲置低效土地清理专项行动,推动亩均投资强度、营业收入实现新突破。加快“数字园区”“绿色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服务智能化、发展低碳化水平。深化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基金”运营管理模式,提升经开区专业化管理水平、市场化运作能力。严格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完善政企圆桌会议制度,面对面、实打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03
强化创新赋能
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大力引进“中字头”创新平台和高端科研机构,争创省级创新型城市。设立经开区企业质量提升奖、科技创新奖,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对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推动建立铜基材料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铜铝加工和线缆产业科研成果转化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建设光电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省级、赣州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建创新研发平台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家,力争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实现零突破。推动科技创新“飞地”模式,深化与大湾区“双招双引”合作,采用“周末工程师”“双聘制”等柔性模式引进紧缺人才,积极申报省“双千计划”、赣州“苏区之光”人才计划。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乡村成为创新创业的广阔舞台。
01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坚决抓好国家后评估和省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三类人员”监测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落实落细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产业比例不低于50%。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拓宽就业增收渠道,让脱贫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02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坚决落实田长制,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5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量稳定在19.2万吨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50万头以上。强化脐橙品质品牌打造,严把果园开发准入关,抓实柑橘黄龙病防控,稳定脐橙种植面积20.7万亩。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职业菜农队伍,加快百晟现代农业、德保膳食全产业链基地建设,种植面积稳定在4.6万亩以上。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完成白莲种植4万亩、烟叶种植 1.2万亩,新植、改造油茶1.4万亩。深入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试点工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三改合一”,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03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扎实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完成叶坪示范镇创建,打造40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新改建圩镇农贸市场8个、停车场9个、休闲广场或小游园10个,安装农村路灯1000盏,完成“四好农村公路”建设215.7公里,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严格落实“七个坚决”要求,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全覆盖,创建一批美丽村庄、美丽庭院。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800户。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提升村庄“四建三治一管护”水平,加强农村建房和建筑风貌管控。推广“一组三会”治理模式,建立“清单制”“积分制”,打造一批乡村治理示范点。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开展绿色文明殡葬改革,大力推动移风易俗,让农村更美、乡风更淳。
点亮红色最靓底色,立足红、绿、古优势,突出“夏天避暑、冬天御寒、全程亲水”发展方向,推动红色文旅中心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更好成效。
01
做大红培研学产业
编制《红色教育培训十四五规划》,优化红培产业结构,成立红培行业协会。建成瑞金干部学院,用好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护(瑞金)体验中心,推动赣州人民警察学校建设,全面提升红培研学承载力。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做好武阳革命旧址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重点展示园、长征步道、大柏地战斗遗址、红井革命旧址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新晋红色旅游打卡地。大力探索“红培基地+红色优课”模式,开发系列精品课程,培育红培师资、红色导游,讲好瑞金故事。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合作联盟,深化与北京、遵义、延安、龙岩、井冈山等城市合作,把握赣深高铁开通、瑞金机场加快建设等有利契机,加速引客增流,提升瑞金红培研学影响力。
02
完善旅游要素配套
大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旅游,加快日东太阳山景区、九堡铜钵山、九堡密溪古村、泽覃城市“后花园”、武阳粟田白竹寨瀑布、罗汉岩景区与陈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一体开发等项目建设。补齐补强各类要素。推出红军鸭、牛肉汤、黄元米果等地方美食,培育红色菜肴文化品牌。加快推进瑞金宾馆扩建,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主题酒店、精品民宿、乡村客栈。挖掘以红色资源、客家风情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形成覆盖全域,适应各类人群和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优化城区至景区旅游公交线路。做好工旅、文旅结合文章,以红色人物、红色建筑、旅游景点、客家文化为主题元素,推出“红创包装”“红创食养”“红创玩具”系列产品。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项目,加速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形成全域化旅游效应。
03
打造城市旅游IP
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红星为蓝本,设计推广红色城市LOGO。实行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推广“灰白”主色调风格,控制50米以上高层建筑。推进红都古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蓝天、绿地、碧水、白墙、灰瓦、闪闪的红星耀中华”城市风貌。开发公共艺术作品,利用设计、动漫、短视频等方式,推广城市历史文化。抓好音乐剧《闪闪的红星》全国巡演和驻场演出,持续开发周边产品,实现旅游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将瑞金“红五星”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城市旅游IP。
围绕打造交通物流中心,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城市能级和品质同步提升,增强次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01
强化基础支撑
建成瑞金机场主体工程,推动腾盾无人机项目开工,谋划设立临空经济区。开工建设瑞梅铁路,推动景鹰瑞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S451瑞金泉水迳至瑞林段、S543瑞林至葛练段等国省道新(改、扩)建工程,力争S451瑞金九堡至云石山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加速梅江引调水工程、陈石水库取水口迁改、陈石湖水厂二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促进全域水系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瑞金燃气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省天然气管网工程瑞金分输站建设,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02
提升功能品质
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启动城市更新,完成棚户区改造450户、老旧小区改造700户。开工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站、公交指挥中心,改造提升京里街等道路,实施瑞金八中、滨江小学等学校周边道路工程,建成金二路停车场,启动城区道路智慧停车,适时引进共享二轮电动车,缓解“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开工建设瑞金公园,提升改造绵江河东岸滨江公园,建设画龙岗、八一北路北延等一批小游园,缓解“休闲难”问题。完成绵塘农贸市场改建,启动沙子岗、桔林等农贸市场建设,改善“买菜难”问题。继续推进城区公厕建设,解决“如厕难”问题。坚持房住不炒,有力保障刚需,兼顾合理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文化艺术中心功能,推动瑞金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和免费开放,优化公共文化供给。持续开展城市体检评估,构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机制,全面治理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乱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03
促进商贸消费
实施新一轮商贸消费升级三年行动,推进硕丰中心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建设,创建商贸消费品牌,积极培育夜间经济、首店经济、会展经济等新经济模式,促进消费全面提升。加大市场化招商,引进大型物流仓储企业,不断完善瑞金国际陆港功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开通瑞金至深圳、广州等沿海港口铁海联运班列,建设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公用型保税仓库,搭建进境商品自营展示交易平台、数字经济产业园平台、电商物流仓储配送平台。完善“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实现快递服务基本覆盖行政村,推动城乡配送提速升级。推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提档升级,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本地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结合打造体教康养中心,统筹体育教育、健康养老、就业社保等民生事业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民生保障更加贴心暖心。
01
推进体育教育融合发展
完成瑞金八中、红都小学、机关保育院等13所城乡学校项目建设,新增城区学位8970个。优化全市中小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学校运动场地建设。做好瑞金中专二期、瑞金高等职业学院前期工作。深化落实“双减”工作,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等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一县一品”体育事业,加快形成校园体育、社会体育双“1+1+1”效果,让全市人民重视教育、爱上体育。
02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事业
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坚决筑牢全民免疫屏障。完成妇保院整体搬迁,加快推进人民医院急诊楼、体检楼、传染科大楼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市总医院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现同质化医疗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服务。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城区嵌入式养老院项目,完成冈面等5所区域性养老院建设,帮助159户特困老年人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316户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常态化运营,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03
牢牢兜住社会保障底线
全面落实减负稳岗政策,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5200人。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坚决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和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办好群众身边“微实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全力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发展权利。扎实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攻坚,巩固生态优势,维护和谐稳定,为打造“四个中心”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01
持续激发改革活力
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打造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县(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市县同权”改革,贯彻“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强化“赣服通”“赣政通”平台运用,推行远程视频踏勘新模式,提高“一网通办”“全市通办、同标准办理”“不见面开标”服务水平。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易+”项目落地,推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实现市国控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主体信用评级达AA级。落实价格体制改革部署,及时调整农业水价、供水供气价格和新能源上网电价。扎实开展财税管理、普惠金融等改革,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持续开展降成本专项行动,深化惠企政策集中兑现改革,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建立营商环境监督机制,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期”,开展“小鬼难缠”“中梗阻”问题专项治理,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02
牢牢守住生态底线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抓好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新的“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突出“四尘、三烟、三气”防治,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在全省前列。加强重点企业排污监管,加快实施古城河、绵江河生态修复工程和第二批微污染水体治理项目,确保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持续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处理、大型垃圾收集转运站、污水处理厂扩容一期等项目建设。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鼓励“两高”企业技改升级。开展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试点,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03
坚决维护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全面提升国防动员能力,加快推进退役军人示范区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加快促进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成全市215所学校“四个一”建设,实现“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项目图像数据接入。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风险识别和隐患治理,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重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实施反电诈、禁毒等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信访问题源头处理,全面提高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瑞金。